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5:06:00  浏览:80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8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的《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第一条为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行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落实《陕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设区市、县(市、区)、杨凌示范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各级具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的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

  非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依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是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具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保障性住房相关规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

第四条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行政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纪、权责一致、客观公正、违规必究原则。

第五条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各级具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违规行为实施问责、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条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向政府负责人问责:

(一)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布建设规划、年度计划的;

(二)未按目标任务落实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的;

(三)年度目标建设管理任务部署不及时、责任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到位、任务未完成的;

(四)对违规问题瞒报、漏报,有案不查或查处不力,造成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违反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各级具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以及其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负有责任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一)违规列入项目投资计划,多报少建,擅自变更的;

(二)擅自改变用地用途的;

(三)未按规定拨付、使用、管理专项资金的;

(四)未按规定减免税费的;

(五)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

(六)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不力,发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

(七)违反规定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

(八)将存在产权争议、质量安全隐患或不符合保障标准的房屋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的;

(九)未按规定程序审查保障对象,指定供应对象,擅自改变分配对象和轮候次序的;

(十)未按规定公开房源信息、分配过程、分配结果,造成非保障对象占用保障性住房或骗取补贴等问题的;

(十一)违规改变保障性住房用途的;

(十二)对享受保障性住房优惠政策的自建房(不含棚户区改造、未享受房改政策的)监管不力,造成向非保障对象提供住房的;

(十三)擅自提高销售价格,违规收取租金或其他费用的;

(十四)上报或对外公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数据信息失真,造成影响的;

(十五)对信访举报未及时核查或查处不力的;

(十六)其他违反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保障性住房受理、申请初审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未及时受理、审查并向上级机关报送申请材料的;

  (二)未按规定公示申请人名单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其他违反保障性住房受理审查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有本办法第六条所列行为应当问责的,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条有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对违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一条有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应当给予政纪处分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给予政纪处分;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建议有关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二条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行政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应当受理并作出处理。申诉期间,不停止行政处分的执行。

第十三条行政责任追究及处理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并报上一级任免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备案;影响重大的违规案件的处理结果应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8月27日起施行,至2013年8月26 日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我国鉴定立法的思考

庞建兵 (f_accounting@163.com)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鉴定立法的专题性研究。文章从分析我国目前鉴定制度的缺陷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我国鉴定立法的不足和滞后性,论证了鉴定立法的必要性,并从鉴定机构、鉴定权、鉴定人、鉴定对象和范围、鉴定标准化、鉴定程序、鉴定法律责任、鉴定在非诉讼案件中的运用和涉外司法鉴定等方面对立法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鉴定制度 鉴定立法 必要性 立法思考
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鉴定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鉴定机构的设置无明确的法律依据,随意性大,导致鉴定机构林立,职责不清,性质不明;鉴定机构设置不科学,多系统重复设置,建制不规范,各系统中侦鉴不分、审鉴不分的违反法制原则的行为大量存在,同时也造成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不良现象;无权威性的中心调控机构,多头鉴定、多次重复鉴定的情况时有发生,鉴定分歧大且难以协调,增加了诉讼过程中的司法成本,不利于及时打击、惩罚犯罪和解决纠纷;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无章可循,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鉴定机构分散导致人员和仪器设备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整体技术优势,各地区鉴定发展不平衡,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2、鉴定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法律虽然规定了鉴定的权限,但对鉴定权的具体执掌无明确、具体的规定,造成鉴定机构的职责不清,管辖范围不明,也无相应的管理规定;鉴定权的监督管理空白,滥用鉴定权,出现徇私、徇情鉴定和贪赃鉴定等违法犯罪行为。
3、鉴定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诉讼法只原则性地规定了鉴定人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但对鉴定资格、条件无具体规定,造成不具备鉴定资格、条件的人员违法鉴定、越权鉴定的情况普遍发生;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缺乏统一法律规范,鉴定随意性大,鉴定工作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鉴定的权威性;鉴定人员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晋升奖惩制度不健全,无有效激励机制,鉴定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待遇得不到解决,鉴定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造成实践中鉴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鉴定队伍不稳定,鉴定后备人才缺乏,鉴定人员的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鉴定工作的质量。
4、鉴定对象和鉴定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法律对鉴定对象和范围无明确规定,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专门性问题”,使鉴定的范围过窄或过宽,实践中难以操作和把握,出现了有些案件无人受理的情况,如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很多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经济犯罪案件的司法会计鉴定,公安机关因无此鉴定门类而无力承担;将“专门性问题”规定为鉴定对象极不科学,造成实践中鉴定对象和鉴定目的、鉴定要求混淆不分,影响了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5、鉴定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专业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法医鉴定方面已颁布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同一鉴定门类特征分类不规范、不统一,鉴定名词、术语五花八门,给实践中审查和运用鉴定结论带来困难;鉴定的科学依据不全面、不充分,影响了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6、鉴定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法律对鉴定程序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没有确定鉴定的原则,鉴定活动无统一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约束,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的问题严重。
7、对违法鉴定的行为处罚规定不明确,没有一套保证鉴定依法、客观进行的有效处罚措施。
此外,在鉴定的基本方面如鉴定权的内容、鉴定的组织实施、鉴定在非诉讼性案件中的适用、涉外司法鉴定及司法鉴定协助等方面存在空白。
出现以上问题并非偶然,这是与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立法现状分不开的。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现状是:1、在鉴定方面无专门的法律,鉴定领域内的一些基本问题无法律规定,有关鉴定的规定和条款数量少,且都散见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之中。2、诉讼法中有关鉴定的规定和条款都是原则性的,针对鉴定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条款不多,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和执行。3、公、检、法、司各部门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由于是部门立法,层次低,对内不对外,而且带有明显的部门色彩,缺乏普遍约束力。目前这种立法状况,与司法实践相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远远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已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必将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作为国家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门的司法鉴定制度,也应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是健全法制和完善法律体系的需要。对鉴定来讲,依法治理是促进司法鉴定工作和司法鉴定科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唯一途径。只有制定一部系统的鉴定法,同时建立健全配套的鉴定法规体系和鉴定规则,才能够真正解决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地形成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新时期法制建设相适应的司法鉴定制度。只有通过鉴定立法,规定鉴定机构的最佳设置和上下级关系,规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活动原则,才能充分发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积极作用,真正提高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只有通过鉴定立法,统一鉴定标准,规范鉴定程序,才能使鉴定工作最终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证鉴定的科学、客观、公正、合法;只有通过鉴定立法,规定鉴定人的资格、条件、权利和义务,规定鉴定人员及鉴定后备人才的教育培训制度、管理制度和晋升奖惩制度,才能充分地调动鉴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鉴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活跃鉴定科研气氛,推动鉴定工作的迅速发展。
二、立法思考
纵观我国司法鉴定的现状和鉴定立法甚为薄弱的情况,要制定系统的鉴定法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全面、完整、系统的规划。根据司法鉴定领域内的种种弊端,结合司法鉴定工作实际发展需要和未来可能,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关于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有利于鉴定开展,有利于提高鉴定效率,有利于鉴定的发展和法律监督的原则。根据我国现行司法鉴定的习惯,考虑鉴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因素,应主要解决我国目前鉴定机构分散、重复和管理混乱的问题,以求形成科学、合理而又规范的机构体系。
1、设立独立于公、检、法三机关以外,隶属于司法行政部门或者独立的自上而下的司法鉴定机构(如国家各级鉴定局)。其优点在于:将能充分集中鉴定技术力量,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整体优势,大大提高鉴定质量和工作效率;脱离公、检、法等办案单位的控制,有利于鉴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和科学原则开展活动,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将鉴定机构纳入司法行政系统或鉴定局,有利于公、检、法三机关对鉴定实行有效的监督,也有利于对鉴定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在地区(市)级以上的鉴定机构中设立专家鉴定委员会,主要是负责鉴定疑难案件,协调鉴定分歧,起指导、仲裁的作用。为密切配合侦查、检察、审判活动,可在县(区)级和地区(市)级的鉴定机构中派出技术小组,派驻县、地区(市)公、检、法机关中,或保留公、检、法三机关(只限于县、地区级)现有的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主要承担技术取证工作。派出的技术小组和保留的技术人员一般只负责现场的勘验、检查,只利用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发现、固定和提取证据,而不从事鉴定工作。
按照这样的规划设置机构,既可以使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保持超然的独立性,真正确保鉴定质量,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客观、公正、合法的鉴定结论,又能够解决公安、检察侦查工作中的技术取证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重复设置机构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消除了鉴定工作中的部门保护主义和相互扯皮的现象,也杜绝了自侦自鉴、自审自鉴的不合法行为。
3、在一些大、专院校,如力量和条件具备的可由司法部或国家鉴定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民间鉴定服务机构,主要承担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司法鉴定以及非诉讼性的鉴定,以弥补专职鉴定机构力量的不足,并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司法行政部门和国家鉴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民间鉴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对于已不具备条件的应及时取消其鉴定的法人资格。
另外,关于鉴定机构的性质和活动原则,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和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独立行使鉴定职权,确保鉴定机构作为执法机构肩负的惩办罪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关于鉴定权 鉴定权是鉴定领域内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授予由国家法律规定。因此,针对鉴定权的合法界限,鉴定权的管理、执掌、执行均应立法明确,才能确保关于鉴定的一系列活动在法制轨道上正确运行。
1、鉴定决定权,即国家法律规定的决定进行鉴定的权力,是鉴定权付诸实施的法律前提。从完善现有立法角度而言,鉴定立法时应明确: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公(安全)、检、法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部门、司法行政系统内的狱内侦查部门、海关犯罪侦查部门)都有鉴定决定权;民事与行政诉讼中的鉴定统一由人民法院决定;对于申诉、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有决定鉴定的权力。同时,立法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包括其亲属)和律师有申请鉴定、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并规定提出申请的有关程序。
2、鉴定执行权,即享有鉴定权的部门及其组织实施鉴定的权力,具有专属性。鉴定执行权的行使是以鉴定权的执掌为前提的,所以为保证鉴定执行权的权威和有效性,有必要立法明确:鉴定执行权只能限定在司法行政部门的鉴定机构或国家各级鉴定局以及民间鉴定服务机构和取得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员。
3、鉴定管理权,即负责、保障鉴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切权力,主要包括鉴定机构审批权、鉴定人资格授予权、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管理权。作为一种行政权,为确保其效力和权威,应由司法行政部门或国家鉴定管理部门来行使,原则上应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体制。
(三)关于鉴定人 鉴定人是鉴定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完成鉴定的关键。为确保鉴定的有效开展,鉴定立法时,应严格规定鉴定人的资格条件、相应的权利义务以及鉴定人的培训、奖惩、晋升、回避等。
1、鉴定人资格条件。鉴定人的资格条件应包括业务条件、政治条件、法律条件、程序条件。鉴定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条件,这是保证鉴定科学、客观的首要条件。鉴定人的业务条件必须是对某门科学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经过相当一级机构考核(试)、审查,获得一定技术职称的人员。鉴定人的政治条件和法律条件也是鉴定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鉴定人资格的取得还应符合一定的程序条件,包括申请、审查、批准、授予或驳回申请等方面。鉴定资格的取得可以比照有关的资格考试如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医师等采取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制度(可分门类进行),同时考虑到鉴定的特殊性,还应实行资格授予制度,即对在某一领域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可按照一定的程序授予其鉴定资格。
2、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其开展鉴定的行为准则,在鉴定立法时应明确规定。鉴定人的权利应包括:鉴定人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有拒绝鉴定的权利;有要求委托机关提供和补充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实验经费的权利;鉴定人因鉴定工作的必要,有参加勘验、检查和询(讯)问的权利;共同鉴定时,鉴定人有提出和保留不同鉴定意见的权利;鉴定人在出庭时有拒绝回答与案件鉴定无关问题的权利;鉴定人有取得鉴定报酬和补偿的权利;鉴定人有获得技术培训和科研经费的权利;鉴定人对干扰鉴定正常、合法进行的行为有要求对其惩罚的权利,有权对侵害行为进行控告;鉴定人有聘用鉴定辅助人的权利;为了有效地进行鉴定,在鉴定机构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鉴定人有权有偿使用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仪器设备进行鉴定,其它机关应予以配合的权利等。
鉴定人的义务应包括:有公正进行鉴定和对鉴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的义务;有保守党和国家及案件秘密的义务;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鉴定;鉴定人有按期完成鉴定和依法鉴定的义务;鉴定人有出庭作证并回答审判人员、公诉人、律师、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提问的义务;鉴定人有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义务。
3、鉴定人的回避。鉴定立法时应对鉴定人的回避制度进行明确规定,规定回避的理由、法定情形、范围和申请权、决定权的行使,回避申请的期间及回避申请的驳回等内容。
4、关于鉴定人的其它规定。鉴定法还应规定鉴定人的职称、奖惩、晋升、待遇及鉴定事故、伤残的保障、赔偿、离退制度等内容。
(四)关于鉴定对象、范围及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对于鉴定工作来讲,只有法律规定了的鉴定对象,鉴定结论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由于现代科学门类繁多,研究的对象又十分广泛,新兴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又不断在扩展,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又很有限,要短期内以法律形式列出所有的鉴定对象是困难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因此,鉴定立法时应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法制传统习惯,遵循实事求是,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及吸收、借鉴外国立法的原则,确认国际上无争议的较为成熟的鉴定对象,以及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得到更多的国家法律认可的对我国具体办案有实际意义的鉴定对象,如痕迹鉴定、文件鉴定(含笔迹鉴定)、法医学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司法会计鉴定、声音图像鉴定、司法物理鉴定、司法化学鉴定、肤(唇)纹鉴定及生物学鉴定等。对于那些在办案中虽经常遇到,但国际上长期有争议的对象,法律暂不确认,如警犬鉴定、测谎鉴定等。随着实践的发展,鉴定法可对其作补充规定。
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是鉴定结论本身可能说明或解决的问题。鉴定对象的不同,决定了鉴定结论所能说明的问题各式各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精仪器的应用,通过鉴定不仅解决问题的范围扩大了,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的深度也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实际上,鉴定结论在法律上所能起的作用是由其固有的特性来决定的,鉴定立法对于各项鉴定结论证据作用的规定也必然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按照传统观点加以评断和运用。鉴定立法时可对此作原则性的规定。
(五)关于鉴定标准化 鉴定人要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必须切实把握统一的科学标准。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鉴定立法有必要统一鉴定标准。鉴定标准化是有关鉴定工作的名词术语、方法、程序、步骤和鉴定依据的规范化、统一化。因此,鉴定立法中应考虑统一各鉴定门类的名词术语,使鉴定语言规范化、法定化,避免对案情的理解发生差错;统一特征分类,这是使鉴定工作走向标准化的必由之路,鉴定立法应明确每项鉴定学科的分类体系(以该学科分类的可能性为前提)。由于各门类鉴定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法律对其的规定不可能事事具细,讲求统一,鉴定立法应以原则性规定为主,根据鉴定门类和鉴定对象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规定,如对有些受检客体可规定最低的鉴定标准;对有些鉴定可规定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的标准;对有些鉴定对象则规定作出结论的最低的特征数量和质量;对有些鉴定对象则规定必须采用的方法、手段。除原则性的规定以外,还应根据各鉴定门类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鉴定门类的鉴定标准或实施细则。
(六)关于鉴定程序 目前我国的鉴定程序极不完善,立法时,应克服这种状况。
1、完善鉴定委托程序 应明确鉴定决定的作出机关,根据鉴定要求选择鉴定人,同时对鉴定人提出鉴定任务和完成鉴定的期限。
2、完善鉴定的受理和实施程序 鉴定立法时应对鉴定的受理和实施鉴定的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要求作出科学的规定。
3、完善鉴定结论程序 立法时应规定法定鉴定文书的格式及制作鉴定文书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要科学规定复核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的条件和程序。
4、完善鉴定人出庭质证程序 程序法虽规定了鉴定人应出庭作证,但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有关程序、回答问题的范围、参加诉讼的阶段及鉴定人拒不出庭时鉴定结论是否采信等无明确的规定,立法时应进一步加以完善。
(七)关于违反鉴定法的法律责任 对违反鉴定法的行为人实施一定的惩罚是保证鉴定依法客观进行的有效手段。鉴定立法应根据鉴定活动的实施,依法对鉴定人违规鉴定和违法鉴定规定处罚措施,同时对违反鉴定法的其它行为人也应规定具体惩罚措施,如取消鉴定资格、负责赔偿、行政处分、刑事处分等。
(八)关于司法鉴定在非诉讼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各项法律的有效实施,运用鉴定的范围起来越宽,鉴定结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除了诉讼活动外,在行政执法和非诉讼性法律事务的处理中,鉴定结论也常常被作为处理案件的重要依据,如保险理赔、交通事故、经济仲裁以及律师非诉讼业务的代理等都需要鉴定来提供技术服务和帮助。因此,鉴定立法时有必要明确司法鉴定在非诉讼性案件处理中的适用问题,应规定受理非诉讼性案件的程序、鉴定的原则、鉴定文书的格式和鉴定结论的效力等问题。
(九)关于涉外司法鉴定和司法鉴定协助 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国际司法协助的进一步加强,在处理涉外案件中应用司法鉴定已是很现实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具体案件的处理,而且也体现着我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因此,为弥补基本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在鉴定立法时有必要明确有关涉外案件中司法鉴定的管辖、鉴定的组织实施和鉴定结论的运用的效力和司法鉴定的协助等问题。

海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分级管理暂行规定

海南省政府


海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分级管理暂行规定
海南省政府


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矿产资源开发(包括办矿和经营矿产资源开发业务,下同)的管理,明确省、市、县环境资源部门采矿登记管理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除国家规定的矿产资源(黄金、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特定矿产)应当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外,其他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核(批)、采矿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均由省各级环境资源部门办理。
第三条 省环境资源厅是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的主管部门,其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核(批)、采矿登记管理、颁发采矿许可证权限: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开办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矿山企业,跨市、县的矿山企业及具备中型以上规模的各种所有制矿山企业;
(二)经地质部门详查或勘探,矿床规模为小型以上(含小型)的白银、宝石、铌钽等矿山企业;
(三)经地质部门详查或者勘探,矿床规模为中型以上(含中型)的砂钛矿、锆英石、独居石、铁、锰、铬、铜、铅锌、铝、钨、锡、钼、钴、煤、油页岩、优质石英砂、涂布高岭土、耐火粘土、磷、水晶、稀土、大理岩、硅灰石、石墨、重晶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矿山企业;


(四)经地质部门详查或者勘探,矿床规模为大型的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粘土、石英(玻璃)砂、高岭土、花岗岩、玄武岩、建筑用砂石、火山渣等矿山企业。
第四条 市、县环境资源局是市、县人民政府地质矿产的主管部门,其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核(批)、采矿登记管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权限:
(一)开办小型以下(含小型)乡镇集体、私营、个体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与外资矿山企业;
(二)开采零星、分散的宝石、铌钽及其他矿产的小型矿山企业;
(三)开采经地质部门勘查,矿床规模为小型以下(含小型)的砂钛矿、锆英石、独居石、铁、锰、铬钨、锡、铜、铅锌、铝、钼、钴、煤、油页岩、优质石英砂、涂布高岭土、耐火粘土、磷、水晶、稀土、大理岩、硅灰石、石墨、重晶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矿山企业;
(四)开采经地质部门勘查,矿床规模为中型以下(含中型)的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粘土、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玄武岩、建筑用砂石、火山渣等矿山企业。
第五条 各级环境资源部门在审核(批)办矿,进行采矿登记、颁发许可证时,必须按照下列必备条件严格审核:
(一)有开采矿区范围内必要的地质矿产资料及相应的储量保证;
(二)有明确开采矿种、地点和矿界,同邻矿没有争议;
(三)有切实可行的开采设计方案及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四)拥有与建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人员、设备和技术;
(五)具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措施;
(六)执有与采矿有关的征地及财物赔偿等文件;
(七)有懂得采矿知识,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条例》等法规考核的企业法人代表或采矿当事人;
(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企业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审核(批),只需要审核以上第(四)、(七)项。
第六条 本规定由省环境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 |煤(煤田) |原煤 亿吨 | >50 | 10-50 | <10 |
| |---------|---------|------|----------|------|
|1 |(煤矿区) |原煤 亿吨 | >10 | 5-10 | <5 |
| |---------|---------|------|----------|------|
| |(井田) |原煤 亿吨 | >2 | 0.5-2 | <0.5 |
|--|---------|---------|------|----------|------|
|2 |泥炭 | 万吨 |>1000 |100-1000 | <100 |
|--|---------|---------|------|----------|------|
|3 |石油 |原油 万吨 |>10000|1000-10000| <1000|
|--|---------|---------|------|----------|------|
|4 |天然气 |气量 亿米 |>1000 |100-1000 | <100 |
|--|---------|---------|------|----------|------|
|5 |油页岩 |矿石 亿吨 |>20 | 2-20 | <2 |
|--|---------|---------|------|----------|------|
|6 |铀 |U 吨 |>3000 |1000-3000 | <1000|
-------------------------------------------------

续表1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 |铁贫矿 |矿石 亿吨 | >1 | 0.1-1 | <0.1 |
|7 |---------|---------|------|----------|------|
| |富 矿 |矿石 亿吨 | >0.5 | 0.05-0.5 | <0.05|
|--|---------|---------|------|----------|------|
|8 |锰 |矿石 万吨 |>2000 |200-2000 | <200 |
|--|---------|---------|------|----------|------|
|9 |铬铁矿 |矿石 万吨 |>500 |100-500 | <100 |
|--|---------|---------|------|----------|------|
| |钛 金江石砂矿 |矿物 万吨 | >10 | 2-10 | <2 |
|10|---------|---------|------|----------|------|
| | 钛铁矿砂矿 |矿物 万吨 | >100 | 20-100 | <20 |
|--|---------|---------|------|----------|------|
|11|铜 |Cu 万吨 | >50 | 10-50 | <10 |
|--|---------|---------|------|----------|------|
|12|铅 |Pb 万吨 | >50 | 10-50 | <10 |
|--|---------|---------|------|----------|------|
|13|锌 |Zn 万吨 | >50 | 10-50 | <10 |
|--|---------|---------|------|----------|------|
|14|铝土矿 |矿石 万吨 |>2000 |500-2000 | <500 |
|--|---------|---------|------|----------|------|
|15|钴 |Co 万吨 | >2 | 0.2-2 | <0.2 |
|--|---------|---------|------|----------|------|
|16|钨 |Wo 万吨 | >5 | 1-5 | <1 |
|--|---------|---------|------|----------|------|
|17|锡 |Sn 万吨 | >4 | 0.5-4 | <0.5 |
|--|---------|---------|------|----------|------|
|18|钼 |Mo 万吨 | >10 | 1-10 | <1 |
|--|---------|---------|------|----------|------|
|19|银 |Ag 吨 |>1000 | 200-1000 | <200 |
|--|---------|---------|------|----------|------|
| |钽 原生矿 |Ta2o5 万吨 |>1000 | 500-1000 | <500 |
|20|---------|---------|------|----------|------|
| | 砂矿 |矿物 吨 |>500 | 100-500 | <100 |
-------------------------------------------------

续表2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 |铌 原生矿 |Nb2o5 万吨 |>10 | 1-10 | <1 |
|21|---------|---------|------|----------|------|
| | 砂矿 |矿物 吨 |>2000 | 500-2000 | <500 |
|--|---------|---------|------|----------|------|
|22|锆 锆英石 |矿物 万吨 |>20 | 5-20 | <5 |
-------------------------------------------------

续表3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 |稀土 砂矿 |独居石 吨 |>10000|1000-10000|<1000 |
| |---------|---------|------|----------|------|
| |原生矿 |TR2O5 万吨 | >50 | 5-50 | <5 |
|23|---------|---------|------|----------|------|
| |(风化壳矿床) |铈族稀土氧化物总 | | | |
| | |量 万吨 | >10 | 1-10 | <1 |
| |---------|---------|------|----------|------|
| |(风化壳矿床) |钇族稀土氧化物总 | | | |
| | |量 万吨 | >5 | 0.5-5 | <0.5 |
|--|---------|---------|------|----------|------|
| |石灰岩 熔剂灰岩 |矿石 亿吨 | >0.5 | 0.1-0.5 | <0.1 |
| |---------|---------|------|----------|------|
| | 水泥灰岩 |矿石 亿吨 | >0.8 | 0.15-0.8 | <0.15|
|24|---------|---------|------|----------|------|
| | 制碱灰岩 |矿石 亿吨 | >0.5 | 0.1-0.5 | <0.1 |
| |---------|---------|------|----------|------|
| | 电石灰岩 |矿石 亿吨 | >0.5 | 0.1-0.5 | <0.1 |
|--|---------|---------|------|----------|------|
|25|白云岩 |矿石 亿吨 | >0.5 | 0.1-0.5 | <0.1 |
|--|---------|---------|------|----------|------|
| |硅石 熔剂用硅石 |矿石 万吨 | >2000| 200-2000 | <200 |
|26|---------|---------|------|----------|------|
| |玻璃硅质原料 |矿石 万吨 | >1000| 200-1000 | <200 |
|--|---------|---------|------|----------|------|
|27|耐火粘土 |矿石 万吨 | >1000| 200-1000 | <200 |
|--|---------|---------|------|----------|------|
|28|萤石(不含伴生萤石)|CaF2 万吨 | >100 | 20-100 | <20 |
|--|---------|---------|------|----------|------|
|29|铸型用粘土 |矿石 万吨 | >1000| 200-1000 | <200 |
-------------------------------------------------

续表4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30|铸型用砂 |矿石 万吨 | >1000| 100-1000 | <100 |
|--|---------|---------|------|----------|------|
|31|硫铁矿 |矿石 万吨 | >1500| 200-1500 | <200 |
|--|---------|---------|------|----------|------|
|32|自然硫 |S 万吨 | >500 | 100-500 | <100 |
|--|---------|---------|------|----------|------|
|33|磷矿 |矿石 万吨 | >5000| 500-5000 | <500 |
|--|---------|---------|------|----------|------|
|34|钾长石 |矿物 万吨 | >100 | 10-100 | <10 |
|--|---------|---------|------|----------|------|
|35|含钾岩石 |矿石 亿吨 | >1 | 0.2-1 | <0.2 |
|--|---------|---------|------|----------|------|
|36|重晶石、毒重石 |矿石 万吨 |>1000 | 200-1000 | <200 |
-------------------------------------------------

续表5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37|砷 |As 万吨 | >5 | 0.5-5 | <0.5 |
|--|---------|---------|------|----------|------|
|38|云母 |工业原料云母 | >1000| 200-1000 | <200 |
| | | 吨 | | | |
|--|---------|---------|------|----------|------|
|39|压电水晶 |单晶 吨 | >2 | 0.2-2 | <0.2 |
|--|---------|---------|------|----------|------|
|40|熔炼石英 |矿物 吨 | >100 | 10-100 | <10 |
|--|---------|---------|------|----------|------|
|41|光学水晶 |矿物 吨 | >0.5 | 0.05-0.5 | <0.05|
|--|---------|---------|------|----------|------|
|42|工艺水晶 |矿物 吨 | >0.5 | 0.05-0.5 | <0.05|
|--|---------|---------|------|----------|------|
|43|冰洲石 |矿物 吨 | >1 | 0.1-1 | <0.1 |
|--|---------|---------|------|----------|------|
|44|光学萤石 |矿物 吨 | >1 | 0.1-1 | <0.1 |
|--|---------|---------|------|----------|------|
| |石墨 晶质 |矿物 万吨 | >100 | 20-100 | <20 |
|45|---------|---------|------|----------|------|
| |隐晶质 |矿石 万吨 | >1000| 100-1000 | <100 |
|--|---------|---------|------|----------|------|
|46|水泥混合材 |矿石 万吨 | >2000| 200-2000 | <200 |
|--|---------|---------|------|----------|------|
|47|水泥粘土质原料 |矿石 万吨 | >2000| 500-2000 | <500 |
|--|---------|---------|------|----------|------|
|48|高岭土 |粘土量 万吨 | >500 | 100-500 | <100 |
|--|---------|---------|------|----------|------|
|49|砖瓦粘土 |矿石 万吨 | >2000| 500-2000 | <500 |
-------------------------------------------------

续表6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50|膨润土 |矿石 万吨 | >5000| 500-5000 | <500 |
|--|---------|---------|------|----------|------|
|51|硅藻土 |矿石 万吨 | >1000| 200-1000 | <200 |
|--|---------|---------|------|----------|------|
|52|沸石 |矿石 万吨 | >5000| 500-5000 | <500 |
|--|---------|---------|------|----------|------|
|53|硅灰石 |矿物 万吨 | >100 | 20-100 | <20 |
|--|---------|---------|------|----------|------|
|54|铸石(辉绿岩、玄 |矿石 万吨 | >1000| 200-1000 | <200 |
| | 武岩) | | | | |
|--|---------|---------|------|----------|------|
|55|建筑大理岩 |矿石 万平方米 |>1000 | 200-1000 | <200 |
|--|---------|---------|------|----------|------|
|56|建筑石材、花岗 |矿石 万平方米 |>5000 |1000-5000 |<1000 |
| |石 | | | | |
-------------------------------------------------

续表7
--------------------------------------------------
|顺 | 矿种名称 | 储量单位 | 矿 床 规 模 |
|序 | | |-------------------------|
|号 | | | 大 型 | 中 型 | 小 型 |
|--|---------|---------|------|-----------|------|
|57|刚玉 |矿物 万吨 | >1 | 0.1-1 | <0.1 |
|--|---------|---------|------|-----------|------|
|58|供水水源地 |允许开采量 |>50000|10000-50000|<10000|
| | | (平方米/日) | | | |
|--|---------|---------|------|-----------|------|
|59|地热田 |发电能量(千 |>50000|10000-50000|<10000|
| | | 瓦) | | | |
--------------------------------------------------



1988年12月26日